WFU

2015/12/18

目前侵犯性黴菌診斷的定義缺陷(2008 EORTC-MSG criteria)



作者:陳偉挺醫師


2008 年 EORTC / MSG 為了大家研究的方便,對於診斷混亂的侵犯性黴菌感染,改版了「診斷定義」,來協助大家在研究設計及討論時,能有一個共通的語言,而不至於互相通靈,各說各話。




這個改版的侵犯性黴菌感染定義,主要依照三大要素建構(host、clinical、mycology),詳細的可以看原文 paper,不過大致上可以簡述如下:

  1. Possible:「放射科醫師」說是黴菌感染,亦即具備 host + clinical 兩大要素;clinical 條件大多倚賴影像學的發現。
  2. Probable:「黴菌室醫檢師」說是黴菌感染,亦即 host + clinical + mycology 三大要素全部具備。
  3. Proven:「病理科醫師」說是黴菌感染,亦即病理切片有黴菌感染的發現。


診斷定義缺陷


隨著時間推移也過了七年,所謂七年就是一輩子,黴菌的研究持續躍進,也造成這套診斷定義有愈來愈不實用的現象。

主要的缺陷有幾個:
  1. Host:不包含新興中的加護病房病人群,也不適用於小兒科病人。
  2. Mycology:明確的 galactomannan antigen cut-off 為多少,beta-D-glucan 的診斷不確定性,以及發展中的 PCR 並未包含於定義之中。
  3. Mycology:有無 tissue diagnosis 以外的替代選項?
  4. Pneumocystis、Cryptococcosis、endemic mycoses 的定義描述不足。
因此近期 EORTC/MSG 也即將展開修訂工程,預計之後也會發佈給大家參考,敬請期待。



參考資料


De Pauw et al. Revised Definitions of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from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/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Cooperative Group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Mycoses Study Group (EORTC/MSG) Consensus Group. Clin Infect Dis (2008): 1813-182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