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/05/12

Clostridium difficile:從移生到感染



作者:陳偉挺醫師


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(CDI)屬於臨床診斷,需仰賴臨床上的具體症狀,輔以 2-step 檢測方式,方能確認病人是否有 CDI 的問題。僅以實驗室診斷的結果來判定病人有無 CDI,則容易造成 over-diagnosis 的情況。

但如果病人一開始雖然檢測有 Clostridium difficile(例如藉由 PCR 或培養),但當時並沒有症狀(如腹瀉),則這種狀態,我們稱為 Clostridium difficile colonization(移生)。

而這些有  Clostridium difficile colonization 的病人,比起沒有 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onization 的病人,後續發生真正 CDI 的風險,會有多高呢?

成大的研究團隊,就做了一系列的研究,來回答這個問題。(這裡這裡

兩篇文章的研究設計,均在(1)病人入院的 48 小時內,進行糞便的初步採檢,(2)住院之後的每週,進行追蹤採檢,並針對這些糞便採檢,進行後續的 Clostridium difficile 培養分析。




由上圖可見,在病人一開始入院的糞便初步採檢,發現有 9.5% - 13.2% 的病人,即處於 toxigenic 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onization(tCdC)的狀態。(住院前即有帶菌在身)




隨著病人持續住院以及後續的追蹤糞便採檢,也發現累計有 16.7% - 17.5% 的病人,處於 toxigenic Clostridium difficile colonization(tCdC)的狀態。

而這些帶有 tCdC 的病人,通常併用兩種以上的抗生素(如 glycopeptide + cephalosporin or penicillin,或 cephalosporin + carbapenem),或是和 TLR4 rs1927914 的 polymorphism (GG genotype),以及近期使用 cefepime 有關




而在 non-toxigenic 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onization(ntCdC)的部分,也發現有 6.8%(初步)及 7.7%(後續累計)的病人,處於 ntCdC 的狀態。




而這些有 toxigenic Clostridium difficile colonization(tCdC)的病人,比起沒有 tCdC 的病人,後續發生 CDI 的風險高達 12.8 倍。(17.9% vs 1.4%)

而 CDI 的風險雖然是有 tCdC 的病人較高,但後續的 crude mortality,則不管有或沒有 tCdC,都沒有太大的差異。(21.4% vs 19.4%, p = 0.79)





而另一篇類似的研究,則是發現有 toxigenic 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onization(tCdC)的病人,比起沒有 Clostridium difficile colonization(CdC)的病人,後續發生 CDI 的風險高達 15.7 倍。(14.1% vs 0.9%)

而這篇研究中也發現,其中 non-toxigenic 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onization 的病人,後續並沒有人發生 CDI(0/34),似乎隱含著 protection from CDI 的意味。


摘要


有 toxigenic 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onization(tCdC)的病人,比起沒有 tCdC 的病人,後續發生 CDI 的風險較高,但粗死亡率無差別。(higher morbidity, similar mortality)